常州市第三中学退休教师高家林的不平凡事迹

发布时间: 2022-05-11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片丹心铸忠诚”,这是社会对常州市第三中学的高家林老师的高度评价。

高加林老师忠诚于教育事业,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师德高尚,爱岗敬业,深受学校领导的器重、学生的爱戴、家长的欢迎。三尺讲台,一片丹心,这是他从教40 余年的真实写照,同时,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教师不忘初心的责任与担当。

一、四斤大米启航,六年寒窗攻读

高家林,1935 年出生于苏州市吴县阳澄湖畔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闻名全国的沙家浜在新中国成立前前是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地下斗争的战略重镇。高家林的少年时代就在这个战火纷乱的战争年代锤炼成长。

19494月,吴县解放。共产党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高家林的家共有8口人,共分得 4.7 亩土地为生。另外,他家的父母亲为了生活搞些家庭副业收入,补充全家人的生活。19502月,吴县陆墓区成立了 “粮征工作队。高家林有幸加入了 “粮征工作队,主要负责填写农民的 “土地证和按农民分到的土地面积以及应交的 “爱国公粮等工作。每天的生活待遇是 “四斤大米。有一天,高家林在区粮征工作队工作时,陆墓区区长徐彦同看到高家林兄弟俩说: “你们俩人年纪(高家林之哥 17岁、高家林15岁)比较轻,有点文化知识,还是让你们俩去读书吧。在徐区长的亲切关怀下,并且出具工农子弟从宽录取和工农子弟优先享有人民助学金的两张证明。之后,他们兄弟俩分别录取了苏州市吴江师范学校和江苏省苏州农业学校进行读书深造。

1950 年秋季,高家林跨进了江苏省苏州农业学校的大门。该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老校,是省农林厅直属领导的一所重点学校。学校的领导班子人员均是县、地级以上的干部,是一所培养农村技术干部的学校,师资力量极强,要求很高,教育设施、设备较配套,因此,该校也是一所培养农民子弟读书深造的理想学校。面对这样一所条件优越的学校,高家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学好真本领,毕业后,将为江苏农业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在这股精神力量的推动下,高家林每天起早摸黑,废寝忘食,坚持 “六年寒窗,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保持班级领先,被评为 “三好学生。与此同时,高家林在政治上迫切要求进步,并在学校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下,于1956 年毕业前夕,他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入党,成为了班上唯一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员。

二、服从组织分配,踏上教师岗位

1957 年秋季,高家林顺利地完成了六年学业,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当时,学校要求全体毕业的同学到农村去,到 “苏北去,到艰苦的地方去。作为一名青年共产党员的高家林,他首先做好家庭的工作,坚决服从国家的需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苏北。在毕业分配的大会上,江苏省农林厅、农教处处长宣布学生分配方案:徐州地区、淮阴地区、盐城地区……会场一片肃静。最后宣布四位同学留校工作,高家林就是其中之一。高家林留校后,学校领导分配他担任学校的共青团工作,并担任一个班的政治辅导员。而这个班的学生都是成绩很差的差生。可是,高家林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地引导他们如何好好学习。

一年后,高家林担任了该班的班主任,这个班由 “后进冲进了先进行列,改变了落后班级的面貌。此时,高家林看到该班的学生都是寄宿生,家庭生活一般都比较困难。为此,高家林下决心,一定要与这些同学(寄宿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学生是学农的,所以,逢到劳动课就是下田,边劳动边学农技”)。通过高家林坚持不懈的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以及实行教师与学生三同的教学方法,这个班的勤奋学习面貌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并受到了学校领导的好评。

三、最难忘的记忆,最殷切的希望

1957 1117日,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大学大礼堂接见中国留苏联学生时勉勋广大青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主席的这一讲话发表后,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第一站就到江苏省苏州市江苏师范学院召开了大学生座谈会,传达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学的讲话精神。这次座谈会由苏州团市委组织苏州市七所大专学校的团委负责人参加座谈。通知强调列席代表座在会场的最后排。当时,参加这次座谈会的代表均未知主持这次座谈会的首长是谁?静静的在会场上守候。时间一到,由苏州团市委书记带领一行人进入会场,全场人员热烈鼓掌。后来得知主持这次座谈会的首长是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大家十分欣喜。首长就位后,一眼望见会议室席座的人员是前疏后密首长立即站立起来,招呼大家特别是后排的代表向前面坐。此时,高家林跟随大家有序地向前移动,并且距离胡耀邦书记的座位仅二米左右,亲眼看到胡书记身材虽不高,但很平凡亲和。神情刚定,胡书记指着高家林说:你是哪个部门的?当时高家林毫无思想准备,脱口就说:我是苏州农专的团委干部。胡总书记接连问:你们学校有多少学生?学生中有多少共青团员?男的有多少?女的有多少?高家林如数地向胡书记作了一一汇报。胡书记听了高家林的如数回答后,满意地说:你这个团干部很知情,做得很好啊!

座谈会宣布开始后,胡耀邦书记认真地向大家传达了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接见中国留苏学生时的勉勋讲话精神以及其他情况。大家聆听了胡书记的传达精神后,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深受鼓舞,并从讲话中得到了精神滋养。65 年过去了,当年的团委干部高家林已步入耄耋之年,但他对那次讲话仍然铭记在心。

四、率先恢复 “生物,旨在抛砖引玉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高家林通过组织的关心、关怀从江苏省苏州农业学校调到了常州市任教。先后在常州市第七中学、市北郊中学、市第二中学、市第三中学任教,直至退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常州与全国一样,恢复学生 “生物高考。一天,常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张玲老师到市二中对高家林说:国家要恢复生物高考,而目前我市教师队伍中只有你学过生物的,请你为一市三县的中学恢复生物课开个头。

当时,高家林听了张玲老师的话后,感到有忧有喜。忧的是:自己离开苏州农业学校好多年了,所学的农业生物方面的知识大部分忘掉了,如今领导委托我上一节生物课,自己能行吗?喜的是:我归队的机会来了,有了自己用之地。为此,高家林认真备课3天,所讲的题目是棉花如何整枝。在现场的观摩会上课时,高家林讲了 45 分钟。他应用辦证法和启发式,深入浅出地讲了 “植物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植物的根、茎、叶、种子”“棉花整枝的作用等知识讲座,学生们聆听后受益匪浅。一市三县 200 余名教师现场观摩了高家林老师的生动讲课后,颇受启发,赢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喝彩,纷纷感叹:是一堂真真实实的课,颇有学习价值的课。市教育局的有关领导当即在会上要求全市中学开设生物课。之后,全市中学陆续开设了农业生物课。因此,高家林那堂生物示范讲课,起到了拋砖引玉的示范促进作用。

五、探索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

生物教学中,高家林面对的学生均是城市里的学生。这些学生是泡在甜水里长大的,均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独生子女,他们对农作物的生产过程,可谓是一窍不通。如何让城市里的孩子能了解农作物的特性和生长过程。为此,高家林老师呕心沥血,进行了不断研究和探索,并作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譬如:他在讲植物学的时候,理论联系实际,把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物体标本带进了课堂,让同学们眼见为实,加强了直观教学。同时,他还把学生带出教室,走遍校园的每个角落,让学生识别每一株树的名称及特性。一些求知欲望迫切的学生当场向高老师提出植物学中的各种问题,他一一为学生解答,这种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互动式教育方法,受到了广大学生的青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由此,1989年,高家林荣获了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知识竞赛指导奖(植物学三等奖)

城市里的学生,对生物是一窍不通,而对动物亦是一知半解。为此,高老师在上 “动物课的时候,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他把家免带进教室,实施解剖,通过现场解剖,使同学们懂得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道理。这样直观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1988年,高家林的蹩解剖样本参加常州市区中学生劳技、科技、书画摄影作品展览中,被评为优秀作品。

与此同时,高家林在讲生理卫生课时,结合人体示意图解,让学生懂得人体的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及神经系统等七个方面的知识,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了解人的生命活动规律和卫生保健知识,从而为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达到延年益寿奠定了基础。

课堂是开启和展示学生智慧的核心场所。高家林在多年的生物教学中,对不同的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譬如他在上课开始时,经常会拋出一个问题,让同学们去思考,去研究。通过提问质疑,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的热烈氛围,更促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生物知识的热情。因此,他的教学成功实践,使得许多学生踏上社会后,仍记忆犹新,他们为社会做出了一定贡献。不久前,一位在市三中毕业了20 多年的学生,走在路上,我们相见,这位男子突然叫我高老师,当时我一惊说:‘我不认识你。’”

那位男子说: “我是市三中的学生,我在开学第一天,你上植物课,你第一句话说:植物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就是这句话,我忘不了你高老师,就是这句话,把我引起对植物学的兴趣,使我爱上了读书,爱上了母校一一三中。那位学生的一席肺腑之言,令我感慨万分。高家林老师感慨地说。据了解,高家林老师任教40余年中,他呕心沥血,培养了数千名学生,这些学生分赴各行各业,有的成为基层领导,有的成为公共卫生医师,有的成为农、林、牧、渔方面的专家,他们都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高家林老师感到自豪,更感到十分欣慰。

著名教育学者波斯纳曾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高家林老师深有体会并殷切期望地说:这种反思,不是简单的反省,而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是审核、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研究性质。面对我国目前还不够完善的教育体制和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我作为一名教育战线上退伍 20余年的老兵,应该站在更高层面上思考当前基础教育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企盼教育能因爱而充满生命力!企盼领导带领市三中的师生在素质教育的征途上走得更好、更远……

作者:陈富大(高家林老师的学生)

2022  3

 


打印